法治日报记者 廉颖婷
“你扛的是中国人的魂,是咱仪仗兵的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受阅队员石斌告诉记者,老旗手郭凤通的话对他影响很大。
作为一名旗手,夜幕下的训练场总有石斌的身影:扛着3米多长的国旗副杆先跑2公里,再反复练习擎旗行进、展旗收旗。日复一日的磨砺,让他右手结满厚茧,右臂增粗一圈,右肩压成平面,练就了擎旗稳如松的硬功。
记者问石斌努力付出的动力是什么?他说:“国旗手的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国威军威,我深知,自己肩上扛的不只是一面普通的旗,而是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重若千钧、不容有失。”
谈及阅兵训练期间最难忘的经历,石斌说,旗组行进中既要保持旗帜高度一致、角度一致,还要确保步伐顺风不快、逆风不慢、横风不摆,这给旗组提出很大挑战。面对挫折挑战,只要敢于迎难而上、超越自我、坚持到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个过程最令人难忘。
对于这次阅兵任务的收获,石斌表示:“这次任务,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人心齐、肯钻研,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全体参阅官兵将始终坚守忠诚信仰、坚定必胜信念、坚决拼搏到底,以精彩绝伦、完美无憾的表现亮相阅兵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切实把国家和军队形象展示好。”
擎旗,从来不是简单的托举,展示的是形象,考验的是意志。为了确保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石斌坚持做到出操集合,他一定是最早下楼的那个;训练收操,他一定是撤离最晚的那个;落实制度,他一定是行动最快的那个;休息就寝,他一定是最后躺下的那个。在他的带动下,官兵之间合心合力、向上向好的氛围越来越浓。
正如石斌所说: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胜利;和平年代,我们更要用一流标准书写荣光。
当石斌擎旗站立,在他挺拔的身姿里,藏着无数个日夜的磨砺。这抹擎旗的身影,正是强军路上无数标兵的生动缩影,他们以忠诚为墨、以担当为笔,在抗战胜利的阅兵史上写下属于新时代的篇章。他们以庄严肃穆的仪式,表达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忠诚和热爱。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