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双减”政策推行后,给学生带来了一部分的“减负”,而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必须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1.创设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些,真正的教育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关系,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学会配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发学生,让学生敢问、善问,消除他们的自卑和紧张心理,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
二、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注重作业趣味性
作业设计既要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如阅读分享、手抄报制作、小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作业分层,尊重学生差异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先天禀赋,再加上后天的诸多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区别。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一次次成功的经历。教师可以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练习。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评价引导
评价是一面镜子,能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教师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做出具体的评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体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教师问:“小女孩的病为什么会随着豌豆苗的成长慢慢好起来呢?”有学生回答:“豌豆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长叶,爬藤,开花,生机勃勃。”小女孩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得到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她的病慢慢好了起来。教师就不能用“很好”之类字眼来简单回复,而要具体展开说:“你的回答既有条理,又有因果,一定是深刻理解之后才作出的回答。”该评价不仅肯定学生的回答,还肯定了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希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必须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作业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同时,学生们也要在教师“精简”过的内容中,有侧重地学习,抓住学习要点,才能够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并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兴和县明德小学 陈学峰 郝苗苗
兴和县教体局 许文清
[手机扫一扫]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