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陇南日报
观察儿童、赋权儿童、支持儿童、相信儿童
——以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为例
张洁
目前,幼儿园主题活动受到学前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各地幼儿园对主题活动也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2022年,宕昌县幼儿园开始探索与实践由北京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研究的生活化课程,通过持续观察、支持与赋权,将儿童的兴趣、疑问和经验转化为活动内容,尝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与实践、学习和成长。
一、主题活动的价值意义
儿童是参与主题活动的主体,儿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儿童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体验、回忆、记录,在整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观察者和倾听者,教师通过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使儿童参与活动自主化、深度化,教师支持儿童全程参与和决策,构建“看见-支持-赋能”的师幼关系;活动内容强调儿童经验与教师引导的交互生成,师幼共同探讨生成活动内容、共同商议活动遇到的困难、共议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幼儿自主选择在问题中生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活动过程关注到儿童的自主性与儿童的发展性,要求教育者真正蹲下身来,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动机以及行为背后的内在含义;倾听幼儿独特的语言,理解幼儿表达的内心感受;教师通过真实的理解儿童的言行、兴趣和情感表达,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优势与潜能。
二、主题活动的理论概述及构建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就是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始,之后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兴趣自行选择探究问题,或组成小组共同探究。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是一种具有理性、发展性、反思性的专业行为,不仅是听和看,还是思考和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作为支持者的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让课程规划、实施和发展过程成为一种研究过程。立足儿童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设计符合其认知特点的主题活动。其构建原则体现如下: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以儿童本能、儿童参与为主导,注重教师的支持与互动;从方法而言,从儿童需要认知发展为主线,生成设计与实施课程;从环境创设层面来看,从儿童兴趣出发,重视营造体验式的环境、支持主动探索的游戏环境、儿童化的评估环境。儿童作为独立个体,有能力结合自身经验表达需求,并有权参与选择其活动的环境。
三、主题活动中开放式环境的探索路径
主题活动中开放式环境是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愿意、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且能够勇敢地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幼儿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幼儿在自主性的探索过程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主题活动的内容,决定幼儿的参与度水平的高低。依托园本实际架构幼儿探索认知的百花园、充分捕捉幼儿认知触发点,结合《西游记》等名著故事创设主题活动场景,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开放式环境。一是深耕园本文化,探索生态化百花园。二是适时捕捉幼儿兴趣点,建立幼儿自主成长路径。三是结合名著创设时空场景,延续中华文明久相传。四是创设全新评价体系,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以儿童为本的主题活动,教师作为观察者、发现者、支持者为儿童提供自主性的环境。关键在于活动设计的真实性,主题源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关注幼儿主体参与性,儿童拥有自主的决策空间;活动释放幼儿的天性,以探索式课程巧妙地融入幼儿生活;教师对活动设计具有反思性,关注到课程的生成和儿童的发展。课程的构建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探索兴趣,让主题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经验生长的土壤。
(作者单位:宕昌县幼儿园)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